您现在的位置:

大众养生 >> 正文 >

罗汉果孕妇可以喝吗 孕妇适量喝罗汉果的9大好处

可以喝,但不宜多喝。 北京军海癫痫病医院

罗汉果味甘性凉,有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的功效,可改善咳嗽痰多色黄、咽喉肿痛的症状,对于急性气管炎、急性扁桃体炎、百日咳等有一定的食疗效果。孕妈妈们在孕期若有咳嗽症状的可适量饮用。

罗汉果是一道非常可口的凉茶,具有清胃肠之热、生津止渴的功效,对胃肠积热、口干舌燥、大便燥结等有明显改善效果,因此孕妈妈们要是在夏季暑热烦渴时可冲泡适量罗汉果茶消暑解渴。

罗汉果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糖苷,具有降血糖的作用,临床上多用来辅助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,是一种防治高血压、高脂血症和肥胖症的健康食品。而现在由于饮食丰富,很多孕妈妈在孕期比较容易患有妊娠高血糖和肥胖症,那么通过饮用罗汉果茶可预防肥胖、降低血糖。

罗汉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,有抗衰老、益肤美容的作用。孕妈妈在孕期常用罗汉果泡水喝,可使皮肤滑嫩,有弹性,减少皱纹。

中医药学认为,罗汉果甘、酸、性凉、有清热凉血的作用,可用来治疗咽喉肿痛的问题,若孕妈妈在孕期有上火、痰热咳嗽引起的喉咙肿痛问题,那么可以饮用一杯罗汉果茶,能迅速缓解病情。

很多孕妈妈在孕后期会有不同程度的便秘问题,而罗汉果甘甜,性凉,有一定的滑肠作用,并且含有很多的糖苷物质,具有润肠作用,同时也含有很多的膳食纤维,具有增加饱腹感,促进肠蠕动等作用,食用之后能润肠通便,对于肠燥便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,配以蜂蜜一起食用,效果更佳。

罗汉果中含有很多的植物酸,除了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以外,还含有包括亚泊酸、油酸、棕搁酸、硬脂酸、棕搁烯酸、肉豆蔻酸、葵酸、月桂酸等多种植物酸,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,可用于皮外感染的治疗,也可用于杀灭口腔菌群,尤其是直接泡茶饮对变链菌的致龋作用有很强的效果。

现代医学表明,罗汉果的水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提高外周血α—醋酸萘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的百分率,在食用之后能很大程度上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,预防疾病。

别看罗汉果小小的一个,但它含有的营养物质可不少,其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(每100克鲜果中含400毫克~500毫克)以及糖甙、果糖、葡萄糖、蛋白质、脂类、氨基酸等物质,孕妇食用可补充这些营养物质。

每周喝2—3次为宜。

如果孕妇没什么疾病问题,如:咽喉肿痛、便秘、咳嗽的情况下,罗汉果作为日常保健饮用,建议不要喝多,以一周喝2—3次的饮用频率为宜,一次可反复泡3次左右。若喝的太多容易引发上火、腹泻等问题。

材料:罗汉果20克,绿茶2克。

做法:将罗汉果洗净后敲开,然后将罗汉果放入锅内,加适量清水煮沸5—10分钟,之后放入绿茶煮1—2分钟,待凉后饮用即可。

功效:此饮可清热、化痰、止咳、健胃。

材料:罗汉果、无花果各20克。

做法:上述材料切片入沸水中煮15分钟后当茶饮用。

功效:此茶具有清肺止咳、润肠通便的功效,对风热袭肺造成的声音嘶哑也有较好的疗效。

配料:罗汉果10克,胖大海5克,甘草3克。

做法:将罗汉果切碎后,与胖大海和甘草一起冲入沸水,浸泡15分钟后代茶饮。

功效:清热利咽、生津止渴。可治热病、心烦口渴、咽喉肿痛、声音嘶哑、干咳等症。

材料:大米50克,新鲜的枇杷叶60克(千品25克),罗汉果1个。

做法:先料理食材,大米充分浸泡后淘洗干净,并将枇杷叶充分浸泡清洗干净,罗汉果只需要压碎即可。把处理好的枇杷叶和罗汉果放入布袋中,以免影响粥的口感。将大米放入锅内,填入适量的水,布袋放入同煮。待粥熟烂即可,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的冰糖。

功效:滋阴润肺。

材料:糙米90克,糯米30克,罗汉果半个、盐适量。

做法:糙米洗净,放入清水中1浸泡24小时,糯米洗净。锅置火上,加入适量清水,然后加罗汉果,大火煮沸,加人盐,转中火煮12分钟。放入浸泡好的糙米和糯米,再次煮沸后转小火煮50分钟,煮至米烂粥熟即可。

功效:润肺止咳、滑肠通便、利咽。

材料:罗汉果1/3个,薄荷10克,甘草3克。

做法:先将罗汉果清洗干净,轻轻捏破,将其中黄褐色的果肉取1/3放入茶壶之中。薄荷洗净后,切成小段。将罗汉果、薄荷、甘草都放入到砂锅之中,加水煎半个小时,之后过滤到渣滓,留汁代茶饮。

功效:生津润燥,养心清肺,降火清心,凉血解烦。

材料:罗汉果40克,胡萝卜、玉米各30克,马蹄、甜杏仁、苦杏仁、糖各适量。

做法:玉米洗净,剥粒,胡萝卜去皮,洗净,切块,马蹄去皮,浸水。煮沸500毫升清水,放入罗汉果、胡萝卜.玉米、马蹄、甜杏仁、苦杏仁,改小火煮1小时,加糖煮至糖完全溶化即可。

材料:罗汉果15克,乌梅、五味子各5克,甘草3克。

做法:将罗汉果、乌梅洗净捣碎,与五味子、甘草一同入沙锅内,水煎取汁饮服。

功效:此茶有补中气、清肺热、利咽喉的功效,常饮对慢性支气管炎、急慢性扁桃体炎、咽喉炎、喉痛音嘶等症有效。

© http://jkcp.iqmse.com  饮食养生网    版权所有